对于职业教育的一些思考
来源:皇冠官网原创 发布时间:2011-11-22
谈起职业教育、职业学校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词汇:“差生”、“不良学生”、“混混”等等贬义词,为什么会这样呢?我们仔细思考下不难发现,从大的方面讲,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误解,具体点说是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崇拜以及对职业继续教育的歧视。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理念。随着国家的崛起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,有文化,挣大钱。慢慢的人们的思想就开始形成一个定势,大人们都谈论着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个名牌大学,谁家的孩子没考上高中,谁家的孩子学习好,谁家的孩子考试不及格,在这些张家长、李家短中,人们认为没考上高中、没考上大学的孩子是“没有出息的”是“差生”!而给这些“差生”提供一个再学习机会的学校——职业学校,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差生聚集的“垃圾学校”。
我们从不否认来上职业学校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学生,身上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,但是我们从没有放弃过他们。
职业教育远比普通教育的难度要高。俗语说得好,学坏容易,学好难。让一个还在成长期、青春期的学生,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是很费心思的。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:给学习好、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上课,学生的思维会一直跟着你,他们看着你,举手回答问题,你讲课也会很有激情,上着上着就超时了;但是面对一群思想发散,容易走神,甚至上课谝闲传、睡觉的学生,可能你们感到沮丧、气愤,讲课也失去兴趣。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好学生和差生最初的理解吧,听课好、作业完成好、家长也重视,这类学生自然考试分数高,听课差,作业完成差,家长也不够重视的这类学生,考试分数自然低。水滴石穿,慢慢的,差距越来越大。就形成了两极分化,而面对这些已经养成坏习惯的“差生们”,身为职业学校的老师,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?
首先,我们教师不能给学生带上“差学生”的帽子。正处于性格塑造期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,老师给他们画什么颜色,最终形成的就是什么颜色。好老师就应该抛开个人好恶,对学生一视同仁。
其次,再教育方法上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,区别对待。对成绩、品行比较差的学生,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,因材施教。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,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,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。
第三,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要转变观念,形成“成才先成人”的意识,要以身作则。孔子说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学生进入学校后,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对象,教师的一言一行,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。作为教师,要率先垂范,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我们要求学生上课提前一分钟进教室,静下心来,以便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。同时自己也是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做些准备工作,看看电脑有没有打开,把窗帘拉拉好,把课件展示出来。身教重于言教,学生由原来的迟到一大批到个别迟到,最后没有人迟到。
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“先生不应该专教书,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。”即教育首先应是“成人”的教育。所谓“成人”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人,即具有健全的身体、健康的心理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远大的理想的人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,拜金主义、享乐主义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,加上影视、网络中的自私自利、腐化堕落的熏染,常常导致一些学生不守规矩,做事不认真,学习马虎,过分关注自我,责任意识淡薄。
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,“成人”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成长,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,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,作为教育工作者,重视学生的“成人”教育,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。
总之,教师对学生、对集体有高度的责任心,学生也会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集体有责任心;教师讲诚信,学生也讲诚信;教师善良宽容,学生也善良宽容;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,不断进取,学生也会积极进取,这就是教师的榜样作有用。我们搞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,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“成人”的塑造,努力把“成人”溶于教学之中,德育、智育一起抓,使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具有专业技术知识,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能力,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品行:正直、诚实、自信、学会与人交往,与人合作。
韩 昱